时间: 2024-02-16 22:14:41 | 作者: 船用发电机
寒潮大风天气对水上交通造成的常见危害最重要的包含货物落水、人员落水、船舶沉没、走锚、搁浅、触礁、碰撞、进水等。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:
户外管线容易被冻坏,特别是管线没有放净残水时,如导致消防泵或应急消防泵没办法使用等。
原使用的江、河压载水因为没有彻底更换为海水而在严寒天气出现冰冻,导致排水困难。
由于海面结冰,漂浮的冰块被吸进冷却系统,导致滤器被堵,会造成船舶在航道里停车清理滤器,影响航道通航秩序。
大风易使船舶出现走锚现象,有的船舶没做好抵御大风的准备,主机若未处于暖缸、备机状态,如果出现走锚易发生擦碰事故、丢锚事故等。
大风浪天气航行,当船舶横摇周期与波浪周期接近相等时会产生谐摇现象,强烈横摇可能会引起货物移位甚至船舶倾覆。
① 对寒潮大风危害性认识不足,缺乏天气预报抄收和科学分析,未严格执行大风浪航行的有关法律法规,盲目顶风行驶,严重时造成船体损坏。
③ 压载不当或在大风浪到来后临时压载,压载舱形成自由液面, 加剧船舶横摇。
及时查阅天气预报,做好气象分析,在大风浪到来之前部署防抗寒潮大风工作,提前固定甲板索具,调整好船舶压载,关闭水密门窗、锚链舱等。空载大型船舶、客船、渔船等抗风能力较差的船舶尤其要做好寒潮大风防抗准备。
① 注意轻重搭配,特别是箱体货或托盘货,防止上重下轻现象,影响船舶稳性。
② 注意避免浪损,通风口、导门、水密门、舱盖做好水密措施,甲板货要防止浪击下海,特别是要防止集装箱跌落下水。
③注意防止货物移动,严格按《系固手册》做加固、衬垫、绑扎,加强监督检查,确保重大件货物稳固,件杂货要装紧、装密不留空隙,防止遇到大风浪时发生货移影响船舶稳性而发生意外。
1.航行中要坚持测量压载水、污水井水位,以便及时有效地发现货舱的异常渗漏情况。大风浪中航行,若发生货舱和压载舱锈蚀破裂进水和舱盖道门不水密进水情况,一般很难察觉,尤其是在夜间航行时更难察觉,发现险情时往往难以及时施救。
2.加强瞭望,谨慎驾驶,勤测船位,避免船舶发生偏航、搁浅、触礁事故,避让时应最大限度地考虑船舶在大风浪中操纵困难因素,及早采取避让措施,并应尽可能的避免在大风浪中调头。
3.调整航速、航向,避免谐摇。大风浪中航行,当船舶横摇周期与波浪周期接近相等时会产生谐摇现象。航行中,应适当调整航向、航速,以避免谐摇。
4.航行中船头受浪,当纵摇周期等于波浪周期时,强烈的纵摇会使甲板大量上浪并造成拍底现象,应采取滞航以减少激烈的纵摇。
5.注意保持机舱和舵机间温度;泵间、应急发电机间、应急消防泵间、救生艇等隔离舱室要注意防冻;燃油舱注意保温,注意燃油管系的伴热管状态;特别要注意主副机的燃油管系,防止燃油凝结导致主副机无法启动;各液压站冷却水、锚链水要注意用后及时放残。
1.抛锚时要根据本船特性选择安全水域抛锚,尽可能的避免在其他船的下风抛锚,并与其他船保持安全距离。
2.选择合适的抛锚方式和适当的出链长度,大风浪天气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增加锚链长度或者抛双锚,增大船舶压载水,备车待航等措施。
3.加强锚泊值班,24小时保持高频值守,重视本船和周边船舶动态,一旦走锚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,发现他船走锚第一时间通知对方或者向VTS报告。
1. 靠离泊作业应选择适当的时机,尽可能选择缓流时进行,避开潮水急涨急落时段。
2. 充分考虑浅水对船舶操纵的影响,船舶在港内航行时,若出现浅水效应,船舶运动特性会发生较大变化,应注意控制航速避免船体触底。
3. 装卸货过程中要重视气象海况和船舶周边情况,及时作出调整缆绳保持均衡受力。
14日02时至14时,渤海出现了7~8级、阵风9级的东北或偏北风。东海北部海域出现了5~6级偏南风。另外,黄海北部海域、山东半岛东部沿岸海域出现了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天气。
14日夜间至15日上午,黄海东南部和东海北部部分海域、北部湾北部海域、琼州海峡、雷州半岛东部沿岸海域及粤西沿岸海域将有大雾,能见度不足1公里。中央气象台2月14日18时继续发布《大雾预警》。
14日夜间至16日白天,受冷空气影响,渤海、渤海海峡、黄海大部海域、东海大部海域、台湾海峡将先后有7~8级、阵风9级的大风。为此,中央气象台2月14日18时继续发布《大风预警》。
预计,17日夜间至18日夜间,渤海、渤海海峡、黄海大部海域、东海大部海域、台湾以东洋面将先后有5~7级偏南风。19日白天至20夜间,受另一股冷空气影响,渤海、渤海海峡、黄海大部海域、东海大部海域、台湾海峡将有6~8、阵风9级的偏北风。
【投稿】【提供线索】【转载】请后台留言或电邮投稿,主题格式为【投稿】+文章标题,发送至邮箱。